今年6月,我國發放5G商用牌照,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5G網絡作為通信基礎,將推動“互聯網+”走向 “智能+”。
5G具有低時延、高可靠性、高帶寬、大連接等特性,可以滿足工業互聯網的要求,工業互聯網已經成為5G規模商用的突破口。
目前,5G已經帶來了許多新應用,如:多例5G遠程醫療手術成功實施,“5G+虛擬現實”也在視頻、游戲、直播、旅游、醫療等領域實現應用。
依靠5G網絡衍生出的各種新技術、新應用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方向。隨著5G正式商用,通信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的融合,將加快產業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培育新應用、新模式、新業態。
日前,2019中國互聯網大會發布的《中國“智能+”社會發展指數報告2019》指出,我國“智能+”社會發展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數字化和網絡化仍在快速發展,智能化初步應用于生產生活。未來,數字化、網絡化與智能化將長期并存。
5G背景下,“智能+”的助推,基礎設施建設也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7月8日,在最新發布的《全球半年度智慧城市支出指南》中,IDC預測,2023年全球智慧城市技術相關投資將達到1894.6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將達到389.2億美元。
其中,中國市場的三大重點投資領域依次為彈性能源管理與基礎設施、數據驅動的公共安全治理以及智能交通。在預測期間內(2018-2023年),三者支出總額將持續超出整體智慧城市投資的一半。
我國智慧城市的建設,得到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的支持,2017-2018年,國家頒發一系列政策鼓勵智慧交通、智慧醫療、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發展。
智慧城市是未來城市的主流形態,而萬物互聯只是城市智能化的基礎,在AI的加持下,城市將擁有“智慧大腦”,為城市增加智能元素,最大化助力城市管理。
5G正式商用后,城市的智慧化程度將大幅提升。如:智能監控數據讀取及共享能力將極大加強,這也意味著視頻監控將進一步從“看得清”正式邁向“看得懂”。
另一方面,基于5G的智慧城市安全系統除了滿足視頻超快傳輸與分析外,還將促進其與物聯傳感設備間的互融互通,在城市環境監測、應急防災方面廣泛應用。
如:可以在氣象系統部署無線傳感器,發出氣候預警、防災預警,避免極端氣候或災害造成人員和財產傷亡,從而為城市安全構建新屏障。
近年來,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智慧消防行業也得到了持續增長。
297號文發布以來,全國掀起了建設智慧消防的熱潮,建設重點圍繞 “五大項目”,基本實現了動態感知、智能研判、精準防控,為消防工作和部隊建設提供了信息化支撐,但這些建設的互通性較少,一般都是各建各的,沒有統一的規劃。
從行業角度來看,目前大多數智慧消防的落地案例,大多數集中在消防的智能監控上,而智慧消防建設遠不只監控,還有更多。
消防裝備作為消防安全體系中的核心物資資源,對于消防裝備的高效管理和合理使用是消防官兵順利進行滅火救援任務的前提保障,也是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災害損失的關鍵。
物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在裝備、器材、物資等物料管理領域得到了初步應用,物料管理模式從依靠人力管理的模式,逐步向智能化管理模式發展。
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消防物聯網裝備管理平臺。目前,在全國比較具有代表性,產品體系成熟,且有落地案例的要屬:億江(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智能裝備物聯管理平臺。
據消防產業智庫研究,該平臺通過物聯和云技術,打通消防車輛、消防裝備器材、社會聯動資源、消防隊伍力量等滅火救援資源,信息智能采集和識別的“最后一公里”。進而讓消防管理和指揮人員能夠,全方位、多角度的掌控現場實時動態信息,成為實戰指揮平臺強有力的支撐內容。
其中,從源頭開始采集及數據上傳,方便總隊、支隊及時掌握動態的裝備車輛數據,大幅提升消防滅火救援指揮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程度,進而輔助全面提升部隊實戰指揮水平。
此外,在眾多消防物聯網裝備產品中,億江科技的智能裝備物聯管理平臺還特別設置供應商裝備信息準入管理模塊,從源頭規范裝備數據,保證數據準確、完整,減少基層工作量,這在消防物聯裝備管理上又是一個突破性的創舉。